你的位置:联华证券公司|股票正规在线配资平台|十大可靠配资公司 > 十大可靠配资公司 > 炒股杠杆哪个平台好 两次入主中原的女真民族是怎样形成的?_靺鞨_沃沮_部落
炒股杠杆哪个平台好 两次入主中原的女真民族是怎样形成的?_靺鞨_沃沮_部落
发布日期:2025-07-07 21:48    点击次数:136

炒股杠杆哪个平台好 两次入主中原的女真民族是怎样形成的?_靺鞨_沃沮_部落

女真族是中国极为重要的少数民族之一,曾建立渤海、金、清等民族政权或王朝。关于女真族的族源,历史上争议颇多。其先民在不同时期有肃慎、挹娄、勿吉、靺鞨、渤海、女直、水达达等不同称谓,各部落之名也各有差异。本文将简要介绍女真族从远古至元朝的发展历程炒股杠杆哪个平台好,助力我们全面了解满洲民族形成前的历史。

一、秽貊民族的兴衰

传统史学家普遍认为,东北地区主要有三大民族体系。分别是大兴安岭—西辽河流域的东胡系、黑龙江流域的肃慎系,以及辽东到松嫩平原南部的秽貊系。东胡系民族是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的重要源头,山戎、鲜卑、乌桓、契丹、蒙古等皆出自东胡。肃慎系是女真、满洲的源头,而秽貊系则是女真和满洲的旁支。

秽貊由秽和貊两大族群构成,“秽”有“东方”之意,“貊”有“光明”之意。其来源不明,文献中并无相关记载。秽貊族原本居住在辽西、辽东一带,战国时期,随着燕国崛起,秽貊被迫继续东迁至辽河、松花江过渡地带。

展开剩余85%

秽貊民族所居之地属暖温地带,适宜农耕和畜牧。辽河流域距离燕国较近,长期受中原华夏文化影响,因而能够较早建立国家,步入文明时代。西汉时期,扶余人从秽貊中分化出来,建立了扶余国。据《后汉书·东夷列传》记载:“扶余国,在玄菟北千里。南与高句丽,东与挹娄,西与鲜卑接,北有弱水。地方二千里,本濊地也。”扶余国以农业、畜牧为主要产业。东汉末年,扶余王城拥有3万户人家,成为东北最大的城市之一。

沃沮是秽貊的一个支系,意为“森林部落”,分为北沃沮与南沃沮,主要生活在鸭绿江到松嫩平原之间的山地森林地带。“其言语与句丽大同,时时小异。”沃沮“土肥美,背山向海,宜五谷,善田种”,可见其社会已进入农耕时代。但沃沮地处山区,部落分散,力量弱小,先后被肃慎、高句丽等民族征服。有学者认为,沃沮虽被征服,但其作为地区名称一直流传至清朝,后世的勿吉、窝集等名可能是沃沮一词的转音。

高句丽从扶余中分化而来。公元前37年,扶余王子朱蒙避难于汉朝的高句丽县并建立政权。汉朝灭亡后,高句丽不断在辽东扩张,基本占领了“汉四郡”。东晋末年,高句丽南征百济、北讨契丹、夫馀,称雄东北。在文化方面,高句丽学习中原汉文化,推崇儒学和佛教,推行汉字,建立太学。在制度上,高句丽在保留自身制度的基础上,也一定程度借鉴了中原体制。南北朝前期,高句丽改名为“高丽”。

隋朝建立后,为统一辽东,隋炀帝对高丽发动了三次战争,均以失败告终。唐朝前期,唐太宗和唐高宗联合新罗不断进攻高丽,最终在668年将其消灭。此后,高丽人一部分迁入内地,融入汉族;一部分由新罗管辖,成为现在朝鲜族的一部分;还有一部分被渤海国管辖,融入肃慎系民族。

二、从肃慎到靺鞨:女真族的直接族源

肃慎系民族是女真族的直接源头。先秦文献中已有关于肃慎的记载,如《竹书纪年·五帝篇》载:帝舜二十五年“息慎氏来朝”;《山海经·大荒北经》记载“大荒之中,有山名日不咸,有肃慎之国”;《左传》记载:“肃慎、燕、亳,吾北土也”;《史记》曾记载肃慎向周武王进贡楛矢石砮之事。不过,先秦文献中的肃慎并非具体部落名,而是对东北极远地区部落、部族的泛称。由于肃慎曾向中原进贡物品,后世将肃慎来朝视为中原王朝影响力扩展到蛮荒之地的象征。两汉魏晋时期再次出现“肃慎”之名,但此“肃慎”与先秦之“肃慎”是否相同难以确定。

魏晋南北朝时期,黑龙江流域相继出现挹娄、勿吉、靺鞨等部族之名,他们或许是肃慎的分支,或许是别支,总之这些部落属于同一民族的不同称呼或支系。由于古人对黑龙江地区的部族分布、种类、分支了解有限,我们只能大致了解相关情况,不能完全拘泥于此。后来《新唐书》总结道:“黑水靺鞨居肃慎地,亦曰挹娄,元魏时曰勿吉。直京师东北六千里,东濒海,西属突厥,南高丽,北室韦。离为数十部,酋各自治。”从史料来看,这些部族有许多共同特征。

在风俗上,以辫发为标志。《晋书》记载“肃慎氏一名挹娄,……俗皆编发”;《新唐书·北狄传》记载黑水靺鞨“俗编发,缀野豕牙,插雉尾为冠饰”。在经济上,以渔猎经济为主,辅以农耕,擅长射猎,“种众虽少,而多勇力,处山险,又善射,发能入人目。”朝阳黄河路唐墓中石佣显示,他们在饮食上喜欢食用猪肉,“好养豕,食其肉,衣其皮。冬以豕膏涂身,厚数分,以御风寒。”东北地区气候寒冷,猪肉脂肪含量高,食用猪肉有利于御寒。历史上的雅库特人将女真族的一支——鄂温克族称呼为“通古斯”,意为养猪的人。俄国东来后,便以“通古斯”称呼肃慎系的所有民族。在语言上,“人形似夫余,而言语各异”。现代语言学家将满族、锡伯族、赫哲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统称为“满洲—通古斯语族”,其语言为满洲—通古斯语。

按照《新唐书》的记载,黑水靺鞨应是东北靺鞨民族的统称,粟末部只是其中一部。此前,许多靺鞨部落都隶属于高丽。高丽灭亡后,这部分靺鞨民族接受唐朝统治。武周时期,靺鞨部贵族大祚荣逃到牡丹江流域,建立“震国”政权。唐玄宗时期,册封其为“渤海国”,标志着肃慎系民族进入文明阶段。

唐朝时期气候湿润,是历史上有名的暖温时代。渤海国境内土地得到广泛开发,各种农作物推广至黑龙江流域,东北迎来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开发活动。在政治上,渤海国积极学习唐朝典章制度,“大抵宪象中国制度”,但也保留了本土特色;在文化上,推崇汉儒文化,建立学校制度,培养了许多杰出文人,被称为“海东盛国”。

三、从靺鞨到女真:民族融合与政权更迭

唐朝灭亡后,契丹崛起并建立辽国。926年,辽国灭渤海国,将渤海之民编户齐民进行管理,并将靺鞨称为“女真”。《三朝北盟会编》载:“女真,古肃慎国也,本名朱理真,番语讹为女真”。其中,辽东半岛和松花江上游的女真被称为“熟女真”,这些地区的女真族基本以农耕为业,有城镇和村落;生女真生活在广大的黑龙江流域,经济社会较为落后,辽国采取部落式管理,未直接管辖,只要求部落臣服并缴纳贡赋。

辽国在松嫩平原设置春季捺钵,即辽国皇帝春季的行营。每年春季,辽国皇帝带领百官公卿和军队到此围猎、打渔,并会见女真各部首领,接受朝贡。辽国还在此设置长春州,“长春”一词正式作为地名出现在东北。在不断交往中,生女真社会不断进步,农业在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其中完颜部学会冶铁技术,迅速强大起来。

辽国末期,契丹皇帝经常在长春州会盟各女真围猎并索取贡品。契丹族的长期索取引发生女真不满,各部纷纷反叛。辽国皇帝扶持完颜部对付其他女真部落,实行“以夷制夷”策略,完颜部则利用辽国支持迅速走上统一女真之路。1114年,完颜部起兵反辽,次年建立金国。金国攻占辽东后,以“女直、渤海本同一家”的名义招抚渤海人,并将其纳入“猛安谋克制”组织。于是,“渤海人”之名逐渐消失,渤海人重新融入女真族。

金国迁都燕京后,大批女真贵族南迁中原,最终融入汉族。蒙古灭金后,将南迁的女真人统称为“汉人”。在南迁的同时,金国为充实东北人口,将大批中原汉人俘虏到黑龙江流域,如“太祖每收城邑,往往徙其民以实京师”,金国攻破开封后,“驱而北者,无虑十余万”。当时从中原迁徙到上京会宁府的人口多达20万,还有大批汉人被安置在五国城和张广才岭以东地区。这些北迁的汉人因长期生活在女真地区,最终成为女真人。可见,民族融合是双向的。

当时黑龙江流域仍有大量女真人未南迁,他们总体上保留着女真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社会较为部落化,“各仍旧俗,无市井城郭炒股杠杆哪个平台好,逐水草为居,以射猎为业”。元朝文献中的女直、水达达、吾者野人、乞列迷、骨嵬等称呼都是女真的别称或某一部落之名。“女直”是“女真”的另一种写法,元朝将其作为辽东女真各部的专称,以实现分而治之。平定乃颜叛乱后,元朝将辽东大批“女直”南迁,使东北人口更为空虚。“女直”被大量迁走后,其他女真部落开始南迁,填补了松嫩、辽东的空白。其中最重要的是“水达达部”,原本位于松花江下游一带,元朝设桃温、胡里改、斡朵怜、脱斡怜、孛苦江五个军民万户府,“设官牧民、因俗而治”。元末明初,水达达部不断南迁,成为兼具渔猎、农耕的部落。明朝时期的建州、海西等女真部落就来源于水达达部。水达达部的南迁对之后的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发布于:江苏省